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CSNC)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科技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交通部、教育部的有关司局,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北京大学和西安测绘研究所承办。孙家栋院士担任本次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从事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专家、代表共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年会旨在搭建一个开放、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社会和学术界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参与度,活跃我国卫星导航领域的学术氛围,促进全球卫星导航学术交流与合作;发现新人才,探索新思路,促进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技术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交流,寻求国民经济应用需求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契合;促进技术进步,探讨产业化的突破口,增强投资者信心;探讨全球GNSS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融入GNSS的进程,打造我国卫星导航领域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第一品牌。
据悉,卫星导航发展已进入百花齐放、群星争艳的时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和GLONASS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不仅促进了导航定位理论与应用的变革, 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提高卫星导航定位的自主性、安全性、完好性, 中国和欧盟先后启动了Compass/北斗和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之后, 日本启动了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 印度也启动了IRNSS导航系统。
2003年以来, 中国已初步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该系统是世界上首个集定位、授时和报文通信为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 定位精度优于20 m。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1)首次定位速度快;(2)集定位、授时和报文通信为一体, 解决了“何人、何时、何处”的相关问题;(3)授时精度高, 北斗试验系统的单向授时精度达100ns, 双向定时精度达到20ns;(4)可实现分类保障, 实现优先权调配和能力集成。
自从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成以来, 已在通信、水利、减灾、海事、海洋渔业、交通、勘探、森林防火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已成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起国内外导航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 中国正在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由5颗GEO卫星、3颗IGSO卫星和27颗MEO卫星组成。作为全球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先在2012年左右覆盖亚太地区, 并将在2020年前覆盖全球, 系统建成后, 将提供两种全球服务和两种区域服务,全球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 开放服务定位精度10m, 授时精度20ns, 测速精度0.2m/s;授权服务确保高可靠应用,区域服务包括广域差分服务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广域差分服务定位精度1m。
卫星导航事业的迅速发展, 丰富了卫星导航信息资源,作为导航定位用户,一方面可以利用丰富的导航信息, 极大地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可用性、完好性和连续性, 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面对多系统信号的兼容与互操作问题,不得不面对信号干扰、信号互操作问题;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一方面可以利用多模多源卫星导航信息监测和甄别单一卫星系统的性能,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面对频率资源的竞争、卫星导航市场的竞争等。
无论如何, 卫星导航事业都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和产业,研究者关注、教育者关注、广大用户关注、企业家们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会议期间,国内相关权威专家就卫星导航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做了特邀报告,与会代表分别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导航新理论与新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与产业化等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年会还分别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设有两个国际交流会场,国内外卫星导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成就和应用成果专题展览也同时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赵静中)